平氣養生堂

台灣第二本五禽戲書籍 – 熊岫雲著 – 武藝拾錦

此篇文章介紹了台灣第一本五禽戲書籍 – 程家鼎著『健康長壽修行法』,這是民國65年(1976),此時張鏡影大師(1990 ~ 1979)為77歲。第二本五禽戲記載書籍則是民國72年(1983),熊岫雲著『武藝拾錦』,此時張鏡影大師已過世四年。因此張大師來得及參與第一本書,但應無參與第二本書編著出版。

 

『武藝拾錦』封面

▲『武藝拾錦』封面 (點擊可觀看大圖)

向兩位國術大師致敬

▲向兩位國術大師致敬 (點擊可觀看大圖)

這兩本書都不是專門在談五禽戲,『健康長壽修行法』作者序中寫到「形神不能分修,暨過與不及之弊,勢必合內外雙修之切要,因將『內八段錦、靜坐法、太極拳、五禽戲』等(前二種為室內,後二種為室外),併為健康長壽修行法,以供世人研習之。」。

『武藝拾錦』則是作者熊岫雲將所習得國術彙整出書,該書作者序寫道:「精選十套最易學習且俱有藝術價值者,每套之名稱為:五禽戲、四門十路雙劍、連砍雙刀、龍形劍、新太極劍、護身棒、六路花槍、小五手熙陽掌、太祖棍法、太極桿等。將文句予以潤色,使之淺顯通俗,國中學生即可閱讀。」

作者生平與五禽戲如何學得

熊岫雲係熊氏太極拳祖師爺「熊養和」姪子,五歲開始學拳,民國35年來台,曾任宜蘭中學的教務主任。該書出版時(民國72年),在自序中寫到「花甲後十一歲男生熊岫雲序於台北市」,代表當年71歲,民國01年出生(1912)。熊岫雲比張鏡影大師小12歲,比郭廷獻(1922 ~ 2002)年長10歲。

『武藝拾錦』 自序

▲『武藝拾錦』 自序 (點擊可觀看大圖)

▲點擊可觀看大圖

『武藝拾錦』自序2

▲『武藝拾錦』 自序第二頁 (點擊可觀看大圖)

熊岫雲的五禽戲究竟由誰傳授,依照該書自序「最近一年內,太極拳專家熊公養和,五禽戲專家張公鏡影,相繼西去。我所習得之國術,大多出自兩公,由其直接或間接所傳授者也。」。正確而言,該序文年份(1983),正是熊公養和(1889-1981)過世一年多,而張公鏡影則於1979年即已過世。文中寫直接或間接就有了模糊空間,直接當然是五禽戲由張鏡影大師親自教導,間接則有可能是由弟子傳授。熊岫雲為熊公養和姪子,因此太極拳與其他國術學自熊公養和並無疑慮。

『武藝拾錦』該書自序「我在台學拳之初步架勢,大都由郭建獻、陳興桂、楊玉清諸師兄,即陳曉寅小姐示範得知」,其中”郭建獻”的「建」應為錯字,正確即為「郭廷獻」,所以熊岫雲與郭廷獻互稱師兄。但這一層次的師兄關係,應來自郭廷獻拜師於熊養和大師學習太極拳,因此同門互稱師兄。

陳興桂(熊養和弟子)在華佗門網站所寫文章「與郭師兄結緣事紀漫談」:

大約在七十年間,熊岫雲(熊養和老師姪子)約我去景美郭師兄處,複習五禽之戲,連五個晚上練習,加上我們那時每個星期日,到新生南路三軍托兒所跟隨郭師兄練習之故,所以很快學會了五禽之戲的動作。熊岫雲在我中和住處練習太極拳,後來他編著『武藝拾錦』一書,給我校送我一本對,只有文字敍述未附圖片,一直到七十二年二月看到他的自序,才知道書已出版了。在拿到贈書閱讀後,才知道其中撥刺法(左手未滑至右手前與虎口相對),文字與圖片顯示所持之桿位不對,郭廷獻師兄知道熊岫雲出版後,甚為不悅,此書編製不周全,除有錯誤外,既然稱為「拾錦」,內容除了熊養和老師生前未出版之書,為甚麼列入太極劍,而獨缺春秋大刀一門呢?郭師兄不悅之理甚明。

從該文也可得知,熊岫雲、陳興桂、郭廷獻互稱師兄,係因在熊養和大師門下學太極拳,該文也提到郭師兄(郭廷獻)不悅,除了文中所述「春秋大刀」,另『武藝拾錦』在作者自序中,居然把郭獻寫成郭獻,即便很可能是打字員誤植但也無校稿即出版,真也難怪郭廷獻會不高興了。

另依據林建宏(太極拳為熊養和大師弟子,五禽戲為郭廷獻弟子)於華佗門網站文章「懷師」,

老師慷慨大器,不論同袍、同門、故舊、學生,但有所求,只要能力所及無不應允。曾有一同門求學五禽,雖說五禽之戲例不外傳,然而老師向來不擅推托,只好教之,並出示七字名稱方便其背誦記憶。誰知在張公過世後沒多久,此同門在未告知之情形下,竟將五禽之戲發表於其武術著作之內,名稱細則一併揭示,並將版權賣斷與出版公司。

文中所指同門求學五禽,並發表於武術著作,且在張公過世不久發表,即為熊岫雲所著『武藝拾錦』。

熊岫雲比張鏡影大師小12歲,比郭廷獻年長10歲,熊岫雲為熊養和大師姪子,因此不叔姪子論有無拜師之實都會傳授太極拳。而郭廷獻跟隨熊公養和學太極拳,這篇「懷師」也有段故事:

民國四十四年至四十五年間他先學鄭子太極,後於四十七年初在基隆中正公園得遇明師熊公養和,即被公之風采、學養、功夫折服,旋即立誓拋棄前學,從頭開始,矢志追隨。

由該文可得知,郭廷獻先練鄭子太極後,於民國五十八年拜熊養和大師學太極(註1)。因此,以同在熊養和大師門下而言,熊岫雲更早入門為郭廷獻師兄。但以五禽戲而言,張鏡影大師嚴守只傳五人,連自己兒子都不傳,郭廷獻為張鏡影大師五位弟子之一,因此熊岫雲才向郭廷獻求學五禽戲。

以武術基礎熊岫雲比郭廷獻扎實,畢竟熊五歲即開始學拳,民國35年來台更加積極學習,習得之國術種類甚廣。以同在熊養和大師之門下,熊岫雲比郭年長10歲,又為太極拳師兄武術基礎扎實,在太極拳練習上,熊應也指導同門師弟郭廷獻練習武術,有師兄之誼。熊求學五禽於郭,郭廷獻也斷然無可能收熊岫雲為弟子才教,因此才有「懷師」該文的”只好教之“。

七字五禽戲招式名

『武藝拾錦』中五禽戲開始有招式名稱,這在五禽戲第一本書程家鼎著『健康長壽修行法』,僅有段落名而無招式名。『武藝拾錦』本書作者並附演示照片,這些是在剛落成的中正紀念堂(1980年竣工)所拍攝。

『武藝拾錦』五禽戲招式名

▲五禽戲第一節 (點擊可觀看大圖)

第一段 右丹鳳朝陽

原書標註⇒ (以下一至十個節為全套之導引,名為「一氣化三清」)

本文加註:第一段前10節並無招式名稱,從第11節開始才有名稱。

11.猿臂正舉雙朝陽
12.垂腕仰首鶴張胸
13.轉肩扣肘虎抱頭
14.熊俯身腰攀足尖
15.鹿運脊尾正身站
16.猿臂右舉雙朝陽
17.左下坐身虎撲蝶
18.鶴展左翅右朝陽
19.身腰左轉運熊經
20.俯身右旋揉鹿頸
21.鶴展右翅左朝陽
22拍打右脇強肝膽

第二段 金雞孵蛋

『武藝拾錦』五禽戲第二段金雞孵蛋

▲五禽戲第二段金雞孵蛋(點擊可觀看大圖)

1. 左轉盤坐垂虎掌
2. 靈猿起身舒雙臂
3. 左垂右抱熊蹲身
4. 左轉起身舒猿背
5. 鶴搧右翅伸右腿
6. 鹿運尾閭右旋繞
7. 虎運腰跨靠左腳
8. 右垂左抱熊蹲身
9. 右轉起身舒猿臂
10. 鶴搧左翅伸左腿
11. 鹿運尾閭左旋繞
12. 虎運腰跨靠右腳
13. 左垂右抱熊蹲身
14. 左轉起身舒猿臂
15. 鶴搧右翅伸右腿
16. 鹿運尾閭右旋繞
17. 虎運腰跨靠左腳
18. 右垂左抱熊蹲身
19. 鹿運首尾躬身起
20. 白猿獻果伸左臂

第三段 左右丹鳳朝陽

1. 虎撲左掌身右轉
2. 鶴展右翅左朝陽
3. 身腰右轉運熊經
4. 俯身左旋揉鹿頸
5. 猿臂左舉雙朝陽
6. 虎運掌爪身下蹲
7. 猿臂右舉雙朝陽
8. 左下坐身虎撲蝶
9. 鶴展左翅右朝陽
10. 身腰左轉運熊經
11. 俯身右旋揉鹿頸
12. 猿臂右舉雙朝陽
13. 虎撲轉身右盤坐
14. 鶴搧右翅左盤坐

原書標註⇒ 以上1 ~ 6各種動作,總稱之為左丹鳳朝陽。7 ~ 14總稱之為右丹鳳朝陽。

第四段 大鵬展翅

原書標註⇒ (又名白鶴亮翅)
1. 起身金雞右獨立
2. 猿運肩臂左反伸
3. 右燕抄水熊運腰
4. 右轉金雞左獨立
5. 猿運肩臂右反伸
6. 右燕抄水熊運腰
7. 左轉金雞右獨立
8. 猿運肩臂左反伸
9. 右燕抄水熊運腰
10. 右轉金雞左獨立
11. 鹿運脊項右望月
12. 鹿運脊項左望月
13. 靈猿伸腰理三焦
14. 熊抱雙膝蠕六臟
15. 虎左撲羊右盤坐
16. 白鶴拗步左盤坐

第五段 右丹鳳朝陽

1. 熊肩右靠雙朝陽
2. 虎運掌爪身下蹲
3. 鶴展左翅右朝陽
4. 身腰左轉運熊經
5. 俯身右旋揉鹿頸
6. 鶴展右翅左朝陽

第六段 孔雀開屏

1. 猿舒右肩臂反伸
2. 熊練肩跨左右俯
3. 仰首張胸鶴亮翅
4. 左右仰翻揉鹿頸
5. 屈腰反手熊倒攀
6. 猿舒左肩臂反伸
7. 熊練肩胯左右俯
8. 仰首張胸鶴亮翅
9. 左右仰翻揉鹿頸
10. 屈腰反手熊倒攀
11. 猿舒左肩臂反伸
12. 熊練肩胯左右俯
13. 仰首張胸鶴亮起
14. 左右仰翻揉鹿頸
15. 屈腰反手熊倒攀
16. 猿舒左肩臂反伸
17. 鶴展雙翅左斜飛

第七段 喜鵲登枝

1. 右轉鹿奔蹬腿勢
2. 白鶴抱胸右獨立
3. 虎伸腰腿翻身坐
4. 白鶴抱胸左獨立
5. 白熊翻身右打虎
6. 左劈右捶猿坐式
7. 右劈左捶鹿盤坐
8. 猛虎撲羊右反捶
9. 白熊伸腰左右靠
10. 轉身搖櫓鶴張胸
11. 前撲後甩發虎掌
12. 雙手齊拽白鶴飛

第八段 左丹鳳朝陽

1. 猿臂左舉雙朝陽
2. 虎運掌爪身下踞
3. 鶴展右翅左朝陽
4. 腰身右轉運熊經
5. 俯身左旋揉鹿頸
6. 猿臂左舉雙朝陽
7. 猿坐右轉雙朝陽
8. 虎掌下撲正身站
9. 鹿運頸項二四回
10. 鴟眼熊腰合練式
11. 仙猢拜月行周天

『武藝拾錦』五禽戲結束招式

▲『武藝拾錦』五禽戲結束招式(點擊可觀看大圖)

五禽戲與熊氏太極

有本文可約略看出,五禽戲與熊氏太極拳傳人高度重疊,這段故事在「張鏡影先生書法文物紀念集」(2006出版,饒德俊等編輯),林朝來先生(熊公養和弟子)撰文「憶一代宗師張鏡影老先生」,寫出以下故事:

當時,臺灣省警務處處內已成立有柔道社、摔角社、太極拳社,時任警務處主任秘書曹極先生,與家師 熊公養和及永和陳效康先生(家中庭院設有練武場及收集各種武器)均是江蘇同鄉,喜好武學,即由其號召各路武術掌門人或名師,或一月或數週一次,到永和陳先生家中相聚論武並交流表演,切磋武藝,家師熊公當然是座上賓。是時,後學年方十七、八,每次均承恩師之命隨從表演。一日,因緣際會,我見到了這位一代宗師:華陀門五禽之戲第七十七代傳人--張鏡影先生。那時,我除了目睹先生之風采外,並大開眼界看到了先生的表演,使我畢生難忘。

可見當時熊公養和與張公鏡影一同推廣國術。爾後張公鏡影所傳五禽戲給予弟子郭廷獻,郭也跟隨熊公養和拜師太極拳,熊門下弟子也多人學習五禽戲,原因在於太極拳為武術,而五禽戲為導引之術,兩者搭配相得益彰極為適合。

結語

本文介紹了台灣出版界第二本五禽戲書籍,熊岫雲著『武藝拾錦』(1983),該書總共有十門國術,五禽戲列在目錄第一門,可見受著者高度重視。熊岫雲所學五禽戲,係由五禽戲在台第二代弟子郭廷獻教學,但兩人為熊氏太極拳同門師兄弟,以太極拳而言熊岫雲為郭廷獻師兄,熊岫雲又年長於郭廷獻10歲,因此郭廷獻謹教導熊岫雲五禽戲,而非以師從方式進行。

而顯然熊岫雲將書中列入五禽戲並詳述招式名稱,以及書中有圖文錯誤與「春秋大刀」該項武術未收錄,這些作法並未事先告知郭廷獻。但在「懷師」該文也提及:

他老人家才道出原委,然而口氣淡然,臉上一片平和…..

可見郭廷獻絕對為大師級人物,從大陸隨軍來台,歷經戰亂洗禮走過大風大浪,後來專心於熊氏太極與五禽戲,至於誰先出版,書上又寫了什麼五禽戲內容,對郭公廷獻這些都是人生小插曲不足掛齒。

註1:依據『郭公廷獻懷念專輯』(2012年)內文林清智(熊養和弟子)「追憶廷獻師兄一二事」。